 1 |
|
9月10日,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受邀出席了黄山书会“历史中的陈伯达”讲座签售活动。该活动由新华文轩北京出版中心•华夏盛轩图书与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共同举办。
会上,安徽日报报业集团著名记者、知名作家章玉政与叶老就“历史中的陈伯达”这一主题进行一场深入地对谈。
对谈中,叶老讲到了创作《陈伯达传》这本书背后的故事。关于陈伯达其人,凡是对“文革”稍有了解的人,都知应该知道他的“大名”:他是毛泽东身边的政治秘书,是中央文革小组的组长,号称“理论家”“中共一支笔”“中国舆论总管”。当时是仅次于毛泽东、林彪、周恩来的“第四号人物”。但关于陈伯达的个人情况公开资料却很少,于是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在1988年陈伯达刑满释放后,对其本人及其儿子、秘书等知情人进行多次采访,历时近30年创作、修订成书。
陈伯达学识渊博,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往往用“老夫子”戏称他,周恩来曾称赞他是我们党中最好的理论家。陈伯达最大的本事就是把毛泽东的一句话变成一篇《人民日报》社论或者《红旗》杂志社论。当时很多阐述毛泽东的思想文章都是陈伯达写的。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,毛泽东往往只说一两句关键性的话,他便可领悟其中的意思并将其落实为重要的论述文章,其他人很难做到,毛泽东也恰恰看中他这一点。
陈伯达是“文革”当中为数不多彻底认错的人之一。在接受叶永烈独家专访时,回顾自己的一生,陈伯达曾不胜感慨地说:“‘文化大革命’是一个疯狂的年代,那时候我是一个发疯的人。我是一个犯了大罪的人,在‘文化大革命’中,我愚蠢至极,负罪很多。我的一生是一个悲剧,我是一个悲剧人物,希望人们从我的悲剧中吸取教训。”
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,中国都处在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时期,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推到了疯狂的巅峰,陈伯达在这一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他用他的笔阐述并发展了极“左”路线、理论和政策,最终堕落为林彪、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之一,成为历史的罪人。
全书近80万字的篇幅,从距离我们较近的时间点——陈伯达的晚年切入,记录了“疯狂的人”陈伯达85年来大起大落错综复杂的人生经历:他是如何从一个“小小老百姓”一跃成为中共“理论家”,最后沦为阶下囚的。
《陈伯达传》被公认为是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最好的传记作品之一。这本书公正、客观、生动地披露了关于陈伯达众多现有档案中没有保存、极具价值的信息。同时,作者以小见大,不仅述写了陈伯达个人经历,还描绘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林彪、江青等重要人物,记录了期间发生的跌宕起伏大事件,是一部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必不可少的读物。
现场对谈结束后,叶老为前来参展的读者进行了现场签售活动,其中包括《陈伯达传》《历史的绝笔》《东方华尔街》《历史选择了毛泽东》,这些作品受到了现场读者的喜爱和关注。
(《陈伯达传》 叶永烈; 四川人民出版社; 2016年7月版;ISBN:978-7-2200-9814-7 定价:68.00元)